老年人也要科学管理体重,“轻”松拥抱健康
时间:2025-04-02 [关闭窗口]
体重水平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推动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肥胖,
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
慢性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加强体重管理,
既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需要,
更是坚持预防为主、
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必要举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老年人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老年人管理体重不仅是个人健康需求,
更是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管理好体重,
提高老年群体健康水平,
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下面就让我们和疾控小卫士
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全方位守护老年健康。
为什么老年人要特别注重“体重管理”
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加重关节负担,诱发关节炎等疾病;而体重过轻又会增加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风险;同时体重异常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加剧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也可能导致肌肉减少症,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老年之后,“微胖”更健康
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是老来真的是越瘦越好吗?实则不然。
我们判断成年人体重健康的常用指标为体质指数(BMI),该指标是通过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来计算的,对于成年人(18至64岁)来说:BMI<18.5kg/m²为体重过轻,18.5≤BMI<24kg/m²为正常,24≤BMI<28kg/m²为超重,BMI≥28.0kg/m²为肥胖。
但对于老人来讲,超重和肥胖判定范围可适当上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老年人(65岁及以上)BMI的适宜范围为20.0~26.9kg/m²,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则推荐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BMI适宜范围为22.0~26.9kg/m²。由此可见,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老来“微胖”才是更健康的。
老年人如何做到科学地管理体重
▶第一步,做好体重管理,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是否需要进行管理,BMI指标使用简单便捷,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所以,在体重评估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另一指标便是腰围。腰围用来判定是否为腹型肥胖,又称为内脏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向心性肥胖。《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2021)》提出,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可以判定为腹型肥胖。因此,结合BMI和腰围两个指标共同进行判断,是更加科学合理的。
体重评估指标一:BMI
体重评估指标二:腰围
▶第二步,知道自身的体重情况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如何科学地管理体重了。
首先,要做到合理饮食,均衡营养,老年人可多摄入鱼类、蛋类、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控制热量,老年人应避免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食物,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其次,要做到适量运动,老年人可以多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配合适量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利于老年人科学管理体重的同时,保持好肌肉力量以及关节灵活性。
当然,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自身体重变化,也有助于老年人灵活调节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乐观心态,多参与社区社交活动,也是老年人做好体重管理,提高健康水平的一大法宝。
除此之外,家人的关心陪伴,子女的帮助照料也是帮助老年人做好体重管理,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体重管理”的几个误区
体重管理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要产生体重焦虑,过分关注以至于走了弯路。
▶过度节食: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就是健康的,过分关注,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反而影响健康。
▶忽视肌肉锻炼:老年人不应该只注重有氧运动,忽视力量训练,这样可能导致肌肉减少,增加跌倒风险。
▶依赖保健品:有些老年人盲目依赖保健品来管理体重,忽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效果往往不佳。
●小提示
老年体重巧管理,微胖健康享晚年;
饮食运动避误区,家庭关爱伴安康。
来源:济南疾控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