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重,一起行动:《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要点解读

时间:2025-04-02 [关闭窗口]

  政策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行动(2024-2027),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降低慢性病风险。具体包括:

  1.体重管理知识普及覆盖家庭、社区、学校等场景;

  2.202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1%(广东为例);

  3.二级以上医院体重管理门诊覆盖率达80%以上。

  二、 核心策略

  从“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为主”,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核心措施

  一、全民科普与健康倡导

  1、权威指南发布:编制《体重管理指导原则》《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明确科学减重标准与方案;

  2、科普形式创新:利用全民健身日、健康中国行动宣传月等节点推广知识,开发AI体重管理工具和可穿戴设备;

  3、家庭责任强化:倡导家庭“三知一管”(知标准、知变化、知方法,科学管理体重),配置体重秤、腰围尺等工具。

  二、社会支持性环境建设

  1.健康场景覆盖:推广社区健康小屋、健康步道,学校增设体育课时至每天2小时,企业推行工间操制度;

  2.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基层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

  孕产妇:孕期增重标准化管理,预防肥胖代际传递;

  儿童青少年:落实“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食量、增运动与信心,调饮食、测体重与腰围),严控校园高糖高脂食品;

  职业人群:企业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健身活动,推广“职业健康达人”评选;

  老年人:家庭医生定期监测体重指标,预防肌肉减少与肥胖。

  重点保障机制

  一、多部门协同治理

  1.16部门联合推进,例如:

  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食品加工低盐低糖化,规范减肥产品市场;

  体育总局:开展“万步有约”等全民健身活动。

  二、 科技与产业支撑

  1.技术研发:推动AI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开发体重管理类APP和穿戴设备;

  2.中医药应用:推广中医体质辨识与食疗方案,制定儿童肥胖治未病指南。

  三、 监测与评估体系

  1.建立全国体重数据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政策效果;

  2.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城市、健康企业等创建指标。

  政策意义与挑战

  一、战略价值

  1.慢性病防控: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诱因,政策可降低医疗负担;

  2.人口质量提升:健康体重是“健康中国2030”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实施难点

  1.长期行为改变:需克服公众“收藏式减肥”惰性,建立可持续健康习惯;

  2.区域差异:需针对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经济水平制定差异化方案(如广东推广营养指导员)。

  总结

  国家健康体重管理政策以“全民参与、科学干预”为核心,通过跨部门协作、全周期管理和社会环境优化,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常态。公众可通过社区健康服务、体重门诊等渠道获取支持,共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