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往到未来:中国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启示

时间:2025-04-27 [关闭窗口]

  2020 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已进入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时代,人口增长已趋于停滞。在过去的七十年里,中国经历了重大的人口转变,从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出现了高人口增长率。本文回顾了以往的人口变化,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1.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包括相关政策),中国人口转变(涉及死亡、生育和人口迁移)的过程在时间上被极大地压缩了。

  2.中国的死亡率在20 世纪 50 年代迅速下降,8 年内降低了一半,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降至 7‰以下。得益于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控制以及城乡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改善,婴儿死亡率从 1949 年的 200‰降至 1955 年的 107‰,到 1975 年降至 48‰。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显著下降。2020 年,婴儿死亡率为 5.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7.5‰。

  3.与大多数亚洲国家相似,多重因素推动了中国的生育转变,如死亡率降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初等教育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尤其是在劳动参与方面)、20 世纪 70 年代初启动的全国性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免费避孕服务的普及。自 1964 年城市生育率开始下降,不到30年即完成了生育转变。总和生育率从 1970 年每对夫妇近六个孩子降至 1980 年的 2.3 个,并在 1992 年降至更替水平以下。2020 年人口普查确认总和生育率为 1.3,这表明中国已跻身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列。

  4.中国的低生育率正导致人口快速老龄化。自 1982 年以来,0 至 14 岁人口数量减少,2020 年其占比为 17.95%,低于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15 至 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自 2012 年起开始下降。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 “婴儿潮” 时期出生的人群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年龄人口正在减少且年龄结构老化。202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 1.9亿,预计在 2059 年达到峰值 4 亿(占总人口的 30% 以上),而 80 岁及以上人口预计在 2070 年左右达到峰值 1.6 亿(占老年人口的 40%)。老龄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从 2010 年前的生育率下降转变为 2010~2040 年的老年人口增长, 2040 年后则为长寿, 8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在 2040 年后将快速上升。

  5.中国的低生育率表现为生育意愿低、二孩生育递进率低,以及结婚和生育年龄的持续推迟。鉴于短期内抑制生育意愿和生育二孩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育儿负担以及难以平衡职业发展与生育、养育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职业女性而言)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生育率状态,并且确实面临陷入极低生育率的风险,而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已经存在。

  6.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为 2.7%,1998 年降至 1% 以下,21 世纪头10年为 0.57%,2010 年代为 0.53%。目前已接近零增长,并且可能近期内下降,早于过去许多预测的时间。2020 年人口普查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有六个省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而广东省的人口规模在 2020 年成为全国最大,且在过去十年中人口增长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年轻劳动力的流入。

  7.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从 2010 年的 49.68% 上升到 2020 年的 63.89%。2020 年,流动人口数量为 3.76 亿,显示出人口高流动性。人口流动以农村向城市为主,但也出现了城市之间的迁移以及农村人口回流等其他模式。随着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流向城市,农村老龄化问题加剧。在低生育率和死亡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人口流动将影响人口再分布、区域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变化。

  8.“压缩式” 的人口转变在未来将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有必要进行适应人口动态变化的制度变革,以便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公共政策,尤其是与家庭相关的政策,将在新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大国人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