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口增减变动观察
时间:2025-03-20 [关闭窗口]
引言:近年来,城市人口呈现明显的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特征。本文聚焦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以下简称“城市”),重点监测人口持续负增长的城市分布以及哪些城市存在潜在收缩的风险。
说明:
1、城市收缩是一个多维度、复杂的现象,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但由于我国国情和行政区划的特殊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官方定义,然而人口流失是衡量城市收缩的核心指标,这是明确的。
2、由于人口流出严重或数据敏感,东北三省及新疆只有极少地市公布了2020年以前的常住人口数,故从研究的角度,这四个省区使用六七普数据来反映人口增减变动,剔除行政区划变更影响后,若七普人口低于六普人口,则认为在全国人口仍处于增加的背景下十年间该市常住人口不增反降,即被判定为收缩城市。
01 超四成的城市处于人口收缩或潜在收缩状态
疫情前(2017-2020年)、疫情后(2020-2023年)常住人口几何平均增速均为负,且近三年(2021-2023年)人口持续负增长的城市共有112个,占337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划的比重为33.2%,如果将上述条件定义为收缩城市,那么我国有三分之一城市在收缩。
若疫情前(2017-2020年)、疫情后(2020-2023年)常住人口几何平均增速由正转负,且近两年人口增速持续为负,被定义为潜在收缩城市,那么当前我国有26个这样的城市,其中2023年增速低于-1%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怒江州、铜仁、永州、毕节、亳州和崇左。
02 从四大区域看,西部地区收缩城市最多,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覆盖面最大
从四大区域看,观察上述112个收缩城市,发现西部地区个数最多,有39个,但从占其所在区域地级区划个数的比重看,东北地区36个地级行政区划,有33个处于收缩状态,收缩占比达到91.7%,也就是说东北地区超过九成的城市在收缩,东部地区收缩城市最少,为13个。
03 从省级区划看,有八个省区一半以上的城市在收缩
从收缩城市所分布的省份看,收缩城市个数占其所在省地级行政区划个数比重排名前三的是东三省(黑吉辽),占比分别为100%、88.9%、85.7%,该占比超过50%的还有5个省区,分别为甘肃、湖南、陕西、河北和内蒙古,即这八个省区一半以上的地级区划人口在持续减少。
04 城市等级越低收缩占比越高,哈尔滨成唯一持续负增长的超大特大城市
在112个收缩城市中,二、三、四、五线城市个数分别为2、17、35、58个,占其不同等级城市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7%、24.3%、38.9%、45.3%,城市等级越低占比越高,四成左右的四、五线城市在收缩。
在21个超大特大城市中,除北京疏解人口,近几年有小幅减少的趋势,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受疫情扰动2022年人口出现短暂的负增长外,哈尔滨(2023年数据尚未公布)是唯一一个持续负增长的。
来源:中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