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骨折总是悄悄发生

时间:2021-12-31 [关闭窗口]

  最近一段时间,75岁的张大妈每天早晨起床后,都感觉胸背部剧烈疼痛,咳嗽、呼吸时症状加重。尤其是翻身坐起来时,她更是感觉“痛不欲生”,甚至不敢下地行走。

  张大妈辗转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就诊。骨外二科兼疼痛科主任雷南伟教授为张大妈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老人下胸段和腰段脊柱叩击痛和压痛明显,考虑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进一步的X线片和核磁共振报告显示,张大妈的胸椎T9、T10、T11以及腰椎L2、L4、L5这6个椎体已呈楔形改变,除T11为陈旧性骨折外,其余5个椎体均为急性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测量结果提示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幸好诊断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治,张大妈现在已经可以离床活动了。

  因为隐匿 所以更要小心

  雷南伟主任表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隐匿,只有约1/4的患者有跌倒史,加上腰背痛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症,因此该病常常被忽视,患者的就诊率远低于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

  专家告诉记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果十分严重,易使骨折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造成顽固性背痛,并伴有心肺功能下降和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发生椎体骨折后,由于疼痛、卧床、活动减少,往往导致自身骨量“库存”进一步被消耗。持续的骨量缺失加之后凸畸形,可使患者身体重心前移,显著增加脊柱再骨折以及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不仅如此,骨折和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而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特别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能使患者原有身高严重“缩水”,并使其肺活量和肺功能受到影响。此外,脊柱后凸会加重肋弓对腹部的压迫,使患者产生饱胀感,食欲随之减退,最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雷南伟主任解释,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胸背部疼痛,胸椎骨折可伴有肋间神经放射痛,表现为相应节段神经分布区域的胸肋部疼痛。患者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但在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脊柱承载负荷时,又会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重,可伴随肌肉痉挛或抽搐。

  雷南伟主任介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体征通常有腰背部、胸背部棘突附近的压痛、叩击痛,伴有胸椎或腰椎后凸、侧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者报告的疼痛部位与体检发现阳性的部位可能不一致,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仔细鉴别。患者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情况,若椎体压缩程度和脊柱畸形严重,可对神经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

  专家表示,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结果,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其中,核磁共振成像在椎体骨折的诊断中尤为重要。

来源:老年健康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