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密切相关,临床需警惕!
时间:2020-01-08 [关闭窗口]
我发现:大脑中动脉的斑块负担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有关
缺血性脑卒中与动脉斑块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已被确认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相当一部分好发部位位于大脑中动脉(MCA)。
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之中,但目前对于急性、复发性和慢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斑块特征差异报道尚缺乏。
本研究近期发表于权威杂志《Stroke》,探讨高分辨率MR和不同类型卒中的定量MCA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
研究共纳入105例患者(平均年龄48±13岁,73例男性),分为第1组首发急性卒中组(n = 44),第2组复发急性卒中组(n = 29),第3组慢性卒中组(n = 32)。测量并比较3组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对比度增强比,离心率和狭窄程度。
结果显示,复发性卒中组患者的斑块负荷和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分别P = 0.001、0.003)。急性卒中患者的增强率明显高于慢性卒中患者(P = 0.014)。在其他研究的斑块特征中未检测到显着差异。
与首次发作的急性卒中患者相比,复发性卒中患者年龄更大,女性和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并且斑块负担更高。在调整了临床因素后,斑块负荷是与复发卒中相关的唯一独立影像学特征,斑块负担每增加10%,卒中复发的风险就会增加2.26倍。
本研究说明了斑块负荷这种生物标记物可潜在地用于预测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通过使用高分辨率MR成像监测斑块负荷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策略。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西洛他唑:缺血性卒中新选择?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大量抗血小板药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应用抗血小板药引起的出血风险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传统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为公认的首选药物,但其出血风险及胃肠道反应不容忽视。近年的研究发现,另一种抗血小板药西洛他唑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Ⅲ的拮抗剂,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 对脑卒中预防可能有明显疗效。
|||
近期发表于《Stroke》的一篇研究,报告了来自3个亚洲国家(韩国,中国香港和菲律宾)67个机构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PICASSO)结果。
将180天内有非心脏性缺血性卒中或TIA的病史,且有脑出血高风险的1534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接受西洛他唑(100 mg BID)或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
最终随机分配西洛他唑组患者766名,阿司匹林患者768名,平均随访1.8年,分析比较两组疗效(任何卒中,心肌梗塞和死亡的综合事件)和安全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将年龄、性别、ICH发生的高风险指数、高血压、糖尿病、Fazekas级别列为亚组。基线数据显示,在这些患者中高血压的比例为89.1%,代表脑白质病变的Fazekas评分分别为422名(27.5%),643名(41.9%)和266名(17.3%)患者,分别为1、2和3级。918例患者59.8%)有多发性脑微出血。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高危脑出血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3)。多发性脑微出血患者中,西洛他唑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HR=0.08 [0.01-0.61], P = 0.01)。
对于轻度(HR=0.36 [0.13–0.97])和中度(HR=0.50 [0.29–0.92])脑白质病变的患者来说,西洛他唑治疗比阿司匹林的卒中发生率更低。
随访13个月后,西洛他唑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和LDL水平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两组的HDL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但阿司匹林组的浓度比西洛他唑组更为显著(P<0.0001)。
本研究提示了西洛他唑可能对患有多发性脑微出血且在白质广泛病变之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有益。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ELVO)患者,肾损伤是血栓切除术(EVT)治疗的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病人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2.2%-28.4%。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脑卒中存在长期动脉粥样硬化、衰老、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肾内纤维化途径的激活,进而引发急性肾损伤;也有学者认为造影剂使用有关,但目前急性肾损伤是否是急性脑卒中病人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尚未达成共识。
近日,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旨在明确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ELVO)患者的肾损伤(RI)对3个月临床结局以及复发性卒中险的影响。
研究在21个血管内治疗中心展开,共纳入628例ELVO患者,平均年龄为64.7±12.5岁,NIH卒中量表中位数得分17分,其中99例(15.8%)患者存在RI。
在对其他相关变量进行调整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RI与3个月功能独立性(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独立相关(p=0.035),而与死亡率或功能改善(mRS评分变化)无关。多元竞争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接受EVT的RI患者与正常肾功能的患者相比,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p=0.009)。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RI是接受EVT治疗的ELVO患者3个月功能独立性和卒中复发长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发现高风险的病人,以便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与动脉斑块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已被确认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相当一部分好发部位位于大脑中动脉(MCA)。
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价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之中,但目前对于急性、复发性和慢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斑块特征差异报道尚缺乏。
本研究近期发表于权威杂志《Stroke》,探讨高分辨率MR和不同类型卒中的定量MCA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
研究共纳入105例患者(平均年龄48±13岁,73例男性),分为第1组首发急性卒中组(n = 44),第2组复发急性卒中组(n = 29),第3组慢性卒中组(n = 32)。测量并比较3组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对比度增强比,离心率和狭窄程度。
结果显示,复发性卒中组患者的斑块负荷和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分别P = 0.001、0.003)。急性卒中患者的增强率明显高于慢性卒中患者(P = 0.014)。在其他研究的斑块特征中未检测到显着差异。
与首次发作的急性卒中患者相比,复发性卒中患者年龄更大,女性和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并且斑块负担更高。在调整了临床因素后,斑块负荷是与复发卒中相关的唯一独立影像学特征,斑块负担每增加10%,卒中复发的风险就会增加2.26倍。
本研究说明了斑块负荷这种生物标记物可潜在地用于预测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通过使用高分辨率MR成像监测斑块负荷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策略。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西洛他唑:缺血性卒中新选择?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大量抗血小板药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应用抗血小板药引起的出血风险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传统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为公认的首选药物,但其出血风险及胃肠道反应不容忽视。近年的研究发现,另一种抗血小板药西洛他唑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Ⅲ的拮抗剂,其主要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 对脑卒中预防可能有明显疗效。
|||
近期发表于《Stroke》的一篇研究,报告了来自3个亚洲国家(韩国,中国香港和菲律宾)67个机构的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PICASSO)结果。
将180天内有非心脏性缺血性卒中或TIA的病史,且有脑出血高风险的1534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接受西洛他唑(100 mg BID)或阿司匹林(100 mg QD)治疗。
最终随机分配西洛他唑组患者766名,阿司匹林患者768名,平均随访1.8年,分析比较两组疗效(任何卒中,心肌梗塞和死亡的综合事件)和安全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将年龄、性别、ICH发生的高风险指数、高血压、糖尿病、Fazekas级别列为亚组。基线数据显示,在这些患者中高血压的比例为89.1%,代表脑白质病变的Fazekas评分分别为422名(27.5%),643名(41.9%)和266名(17.3%)患者,分别为1、2和3级。918例患者59.8%)有多发性脑微出血。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高危脑出血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3)。多发性脑微出血患者中,西洛他唑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HR=0.08 [0.01-0.61], P = 0.01)。
对于轻度(HR=0.36 [0.13–0.97])和中度(HR=0.50 [0.29–0.92])脑白质病变的患者来说,西洛他唑治疗比阿司匹林的卒中发生率更低。
随访13个月后,西洛他唑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和LDL水平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两组的HDL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但阿司匹林组的浓度比西洛他唑组更为显著(P<0.0001)。
本研究提示了西洛他唑可能对患有多发性脑微出血且在白质广泛病变之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有益。
驻大脑前线特工
我发现: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ELVO)患者,肾损伤是血栓切除术(EVT)治疗的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病人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为2.2%-28.4%。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脑卒中存在长期动脉粥样硬化、衰老、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肾内纤维化途径的激活,进而引发急性肾损伤;也有学者认为造影剂使用有关,但目前急性肾损伤是否是急性脑卒中病人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尚未达成共识。
近日,杂志《Neurolog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旨在明确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ELVO)患者的肾损伤(RI)对3个月临床结局以及复发性卒中险的影响。
研究在21个血管内治疗中心展开,共纳入628例ELVO患者,平均年龄为64.7±12.5岁,NIH卒中量表中位数得分17分,其中99例(15.8%)患者存在RI。
在对其他相关变量进行调整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RI与3个月功能独立性(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2)独立相关(p=0.035),而与死亡率或功能改善(mRS评分变化)无关。多元竞争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接受EVT的RI患者与正常肾功能的患者相比,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p=0.009)。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RI是接受EVT治疗的ELVO患者3个月功能独立性和卒中复发长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发现高风险的病人,以便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