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形势严峻 专家:尽早识别早期症状,加强干预治疗
时间:2019-09-23 [关闭窗口]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老年痴呆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也影响老人的生命,它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的导致老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全世界每3秒种就会增加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亿。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更是全球最多,增速也是全球最快的国家之一。另据国家卫计委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而且就诊率非常低;中国轻度患者就诊率仅14%,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有34%。
老年痴呆症形势严峻,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疾病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及时进行干预?
为了引导公众重视对老年痴呆症的管理,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家庭用药》杂志和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脑健康月公益宣教活动”于2019年9月18日在上海举行。
“老年痴呆重在早期诊断,”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教授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表示,老年痴呆很大程度会与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混淆,因此,尽早识别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加强早期干预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老年痴呆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近事遗忘,常为短期记忆力差,对新近发生过的事情或事物的名称很快就会忘记,而且进行性加重,但多年前的事却记忆犹新。做事情丢三拉四,经常忘记做饭、出门忘记带钥匙、甚至忘记关水龙头或煤气;
另一方面,患者会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不能完成复杂工作,学习新东西有困难,感到力不从心。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不记得回家的路。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叫不出物件的名字。情感淡漠疑心重、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概括能力变差、不会算账或算错账等。
“一旦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带老人到医院就诊,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一旦明确诊断,除了加强心理支持与行为指导外,还是应该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比如药物治疗、康复锻炼等,可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减少损害,提高生命质量。”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学源教授补充道。
然而,就老年痴呆这一疾病而言,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得了这个病,但是已经得病的人给家里带来了无穷的负担和麻烦。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表面没有给你带来多大改变,却在内部慢慢侵蚀着你。
刘学源教授指出,在对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目前没有一个很有效的药物,就是没有特效药,只能说是最大程度地去延缓病情的恶化。临床神经科医生的治疗策略主要还是支持、对症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治疗,采取综合性的治疗策略。
当然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更比不上好的护理。很多患者都在中晚期在发现痴呆的可怕性,他们并不知道,痴呆的患者只有5-10年的有效生命,但是往往在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上海浦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宇卉教授认为:“好的护理才是真正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手段。在护理中,我们要切身感受患者脆弱的心理,护具要干净,清洁,给患者带来心理愉悦感。要定期给他们增强身体的锻炼,当然也要谨防带来的意外受伤。“
为了帮助更多患者和家属加强对老年痴呆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在会场的大厅里,设有科普咨询台。沪上记忆门诊专家亲临现场,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多实在有用的帮助。市民们备着病史资料,排起长队,等候专家的解惑释疑。有些市民是为了家里的老年人来咨询,有些市民希望通过认知功能检测,了解自己的认知状况。科普咨询活动深受市民的欢迎,有市民表示以前认为“人老了脑子糊涂”是正常表现,原来这是误区,会尽早带老人去记忆门诊做“记忆体检”。
老人本就是需要关爱的群体,痴呆老人更需要社会及家属倾注更多的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家庭用药》及复旦复华药业呼吁全社会重视脑健康,关心和帮助痴呆患者及其家庭。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关注记忆,关爱身边的老人,从你我做起。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全世界每3秒种就会增加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亿。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更是全球最多,增速也是全球最快的国家之一。另据国家卫计委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期痴呆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而且就诊率非常低;中国轻度患者就诊率仅14%,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有34%。
老年痴呆症形势严峻,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疾病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老年痴呆,及时进行干预?
为了引导公众重视对老年痴呆症的管理,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家庭用药》杂志和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脑健康月公益宣教活动”于2019年9月18日在上海举行。
“老年痴呆重在早期诊断,” 当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教授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表示,老年痴呆很大程度会与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混淆,因此,尽早识别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加强早期干预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老年痴呆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近事遗忘,常为短期记忆力差,对新近发生过的事情或事物的名称很快就会忘记,而且进行性加重,但多年前的事却记忆犹新。做事情丢三拉四,经常忘记做饭、出门忘记带钥匙、甚至忘记关水龙头或煤气;
另一方面,患者会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不能完成复杂工作,学习新东西有困难,感到力不从心。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不记得回家的路。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叫不出物件的名字。情感淡漠疑心重、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概括能力变差、不会算账或算错账等。
“一旦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带老人到医院就诊,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一旦明确诊断,除了加强心理支持与行为指导外,还是应该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比如药物治疗、康复锻炼等,可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减少损害,提高生命质量。”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学源教授补充道。
然而,就老年痴呆这一疾病而言,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得了这个病,但是已经得病的人给家里带来了无穷的负担和麻烦。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表面没有给你带来多大改变,却在内部慢慢侵蚀着你。
刘学源教授指出,在对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目前没有一个很有效的药物,就是没有特效药,只能说是最大程度地去延缓病情的恶化。临床神经科医生的治疗策略主要还是支持、对症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治疗,采取综合性的治疗策略。
当然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更比不上好的护理。很多患者都在中晚期在发现痴呆的可怕性,他们并不知道,痴呆的患者只有5-10年的有效生命,但是往往在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上海浦南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宇卉教授认为:“好的护理才是真正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的手段。在护理中,我们要切身感受患者脆弱的心理,护具要干净,清洁,给患者带来心理愉悦感。要定期给他们增强身体的锻炼,当然也要谨防带来的意外受伤。“
为了帮助更多患者和家属加强对老年痴呆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在会场的大厅里,设有科普咨询台。沪上记忆门诊专家亲临现场,让有需要的人得到更多实在有用的帮助。市民们备着病史资料,排起长队,等候专家的解惑释疑。有些市民是为了家里的老年人来咨询,有些市民希望通过认知功能检测,了解自己的认知状况。科普咨询活动深受市民的欢迎,有市民表示以前认为“人老了脑子糊涂”是正常表现,原来这是误区,会尽早带老人去记忆门诊做“记忆体检”。
老人本就是需要关爱的群体,痴呆老人更需要社会及家属倾注更多的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家庭用药》及复旦复华药业呼吁全社会重视脑健康,关心和帮助痴呆患者及其家庭。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关注记忆,关爱身边的老人,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