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当餐厅服务生?如何守护记忆

时间:2019-09-09 [关闭窗口]

  在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000位老人走失。当你老了,大脑出问题了,记忆消失了,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他们?
  怀着守护记忆、关注认知障碍老人的心愿,一家奇怪的餐厅开张了!
  一场遗忘与守望的温暖碰撞,一家会上错菜的《忘不了餐厅》——全国首档关注认知障碍的公益节目,由店长黄渤、副店长宋祖儿、店长助理张元坤,3位主厨、5位“脑退化症”老年服务生,组成的“忘不了家族”,4月30日开播至今大获好评,五个服务员让人有笑有泪。
  现实生活中不少老人患病之后,因为担心别人说自己“痴呆”,就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也丧失了生活的希望。这个节目的五位老人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脑退化症状长者参与演员选拔
  欧阳樱君主任(左二)与蒲公英奶奶(右二)等人合影。(医院供图)
  节目中的蒲公英奶奶今年79岁,是退休教师,患阿尔茨海默病十年。她现在仍在给老人们教书。她知性、优雅、乐观,看上去是婉约的江南女子,做事雷厉风行、干脆利索。
  珠珠奶奶今年69岁,是退休餐厅服务员,患轻度认知障碍一年八个月。她是老年人中的“开心果”,随时随地都能被逗得开怀大笑,魔性的笑声特别能够感染人。
  她们都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记忆门诊的一员,是市一智友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是从全国1300多位脑退化症的长者中选拔的“演员”。她们用行动证明脑退化症的老人同样可以力所能及,融入社会;也让公众认识脑退化并不可怕,可以积极优雅的老去。
  全球每3秒新增一例痴呆患者
  目前全球每三秒新增一例痴呆患者,痴呆患者人数约5000万,到205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升至目前的三倍,目前58%痴呆患者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东亚及非洲地区。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接近2亿,65岁以上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达6.6%,80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超过22%。
  未来已来,脑退化症像高血压病、糖尿病一样就在我们身边,记忆就像丝丝黑发在岁月中不经意间逐渐变得苍白,由清晰逐渐变得模糊。但是我们知道和了解它吗?我们有信心面对它,有措施应对它吗?
  近几年,政府、社会、民众都意识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日托中心等政策和举措不断推出,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设记忆门诊,让更多的患者得到专科专病诊治,也同时让有需要的群众定期进行记忆体检,以及咨询如何守护健康记忆。
  市一医院记忆门诊介绍
  2004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率先在全省市属三甲综合医院开设记忆门诊,10多年间,从医院延伸到院外,定期到周边老城区的社区进行记忆科普和记忆筛查,从原来多数是重症患者就诊,到现在记忆门诊多以轻中度的脑退化症为主,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蒲公英奶奶和珠珠奶奶,她们是积极治疗,乐观向上的励志榜样。
  去年,记忆门诊联合社区社工一起在北京街、广卫街、六榕街等开展《广州市老城区老年人口认知状况调查》,调查发现:第一,广州市老城区长者整体认知状况尚算良好,但需要关注及重视;第二,年龄越大,认知功能下降越明显;第三,高学历的长者语言能力、逻辑运算能力、专注力较为良好,认知功能下降进程相对缓慢;第四,朋友和社交活动越多,认知功能保持的越好。
  医生建议长者:
  第一,年满60周岁的长者每年进行一次认知功能状况筛查;
  第二,长者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延缓认知功能下降进程;
  因此,针对如何预防脑退化症,以及早期脑退化症生物标志物检测和诊断,试验药物的临床研究、脑退化症照料者的心理干预等等各种新需求日益增多。为提升记忆门诊规范化水平和诊治效能,医院2018年增设痴呆筛查专病特需门诊,尤其针对初次就诊的记忆力下降、脑退化症患者和咨询及记忆体检的长者。
  专家表示,希望通过“忘不了餐厅”,看到这些努力生活的老人,除了带来许多欢乐和正能量外,让更多人关爱长者,了解脑退化症候群,守护长者记忆健康。未来,更多的脑退化症长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和养老机构进行认知康复活动,让每位长者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