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功能的问题,根源可能在大脑!垂体激素泵了解一下?
时间:2019-09-08 [关闭窗口]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23岁以前,我没有性欲》的文章走红网络。一种极为罕见(男性发病率约为1/8000,女性发病率约为1/40000)的疾病后进入大众的视野,那就是卡尔曼综合征(KS),这种疾病的本质是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激素减退症(IHH)。
是,你没有看错,今天我们要严肃谈论的话题就是性。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2019)上,有关性腺的议题也获得了众多与会临床医生的关注:
“医学界”有幸在会场邀请到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伍学焱教授,请他对于性腺疾病的治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享:
01
“性”的问题,不一定是生殖器的问题
伍学焱教授:
“性腺的问题往往关乎最基本的生育问题,我想,这也是今天很多医生都来性腺专场听讲座的原因。”
性腺疾病是所有疾病中最难搜集病史、最难持续治疗的。患者往往因为病耻感而不愿就医,而医生和研究者也因此很难搜集到足够的病例来进行学习和研究。谈到性腺,就不得不谈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三大分支系统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以前我们内分泌科治疗性腺疾病,往往以激素注射为主,属于指哪打哪儿。女性的排卵问题、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问题,都是用对应的激素来解决。”伍学焱教授指出:“但随后我们发现,对症的激素治标不治本。很多病人的性腺分泌功能明明是正常的,一定是更高级的分泌中枢出了问题。”
近年来,伍学焱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着力于研究性腺上游的中枢内分泌器官——下丘脑和垂体。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由北京协和医院伍学焱教授团队、山东省立医院管庆波教授团队和北京朝阳医院田龙教授团队共同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短期使用GnRH脉冲疗法评估受试者垂体-性腺轴功能。
这项研究招募了30位被诊断为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在停用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对症激素后,使用激素泵补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以模拟生理分泌的方式来刺激垂体,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明显提升。
“这显示,很大一部分患者的垂体、性腺功能是正常的,但是因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信号传导出现了阻断,最终表现为性腺的分泌问题”伍学焱教授表示:“这也提示我们,很多性腺分泌问题,或许最后都能在中枢神经系统找到解决方式。”
|||
02
模拟生理给药,
脉冲式激素泵或成性腺治疗新选择!
伍学焱教授介绍道:
“生理状态下,我们人体的青春期启动是以下丘脑睡眠期脉冲性释放GnRH为标志的,若青春期中下丘脑GnRH脉冲分泌异常,则出现青春期延迟、性激素低下、第二性征不发育、不孕不育等,这也是特发性促性腺激素低下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的发病原因。”
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下丘脑的激素分泌会逐步形成规律的GnRH脉冲峰,频率约60~90分钟/次,GnRH脉冲分泌刺激垂体LH和FSH,进而促使性腺分泌性激素及配子生成,构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及负反馈系统。近5年来,使用这种生理性的脉冲激素给药的方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伍学焱教授和另外两位教授组成的团队也正是基于这些临床数据进行了研究。
伍学焱教授认为:“现代垂体激素泵治疗虽然应用的历史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该治疗方法更接近生理,疗效优于其他传统疗法。”而此次研究的结果又为此疗法增加了新的临床依据。
03
垂体激素泵疗法,还可拓展至诊断领域
伍学焱教授认为,垂体激素泵的应用领域不仅仅适用于性腺疾病的治疗,更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精确诊断性腺疾病。相信很多内分泌医生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当一个性腺功能失调的病人来到你面前,怎么判断他是性腺的问题、垂体的问题还是下丘脑的问题呢?垂体激素泵或许能够帮忙。
伍学焱教授这样解释垂体激素泵的诊断功能:
“一周左右的垂体激素泵短期治疗可以更精准判定垂体-性腺轴功能,如果患者通过治疗,激素水平得到了改善,那么很有可能是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激素传递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则可以考虑是性腺和垂体本身功能的异常。”
此外,他还提到新一代的激素泵开始配备蓝牙功能与智能手机实现数据下载,配合APP可以实现患者的长期管理,对于这些罕见病的治疗和研究都非常有意义。
除伍学焱教授外,研究的另一位参与者山东省立医院管庆波教授也应“医学界”的邀请,分享了他的看法:
垂体激素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模拟生理性的脉冲GnRH分泌,这相对于直接的注射式激素给药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
另一方面,相对于一周2-3次的激素注射,随身携带的垂体激素泵更加方便,并且能够减少有创性操作,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种广泛推行的治疗方式。
是,你没有看错,今天我们要严肃谈论的话题就是性。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2019)上,有关性腺的议题也获得了众多与会临床医生的关注:
“医学界”有幸在会场邀请到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伍学焱教授,请他对于性腺疾病的治疗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享:
01
“性”的问题,不一定是生殖器的问题
伍学焱教授:
“性腺的问题往往关乎最基本的生育问题,我想,这也是今天很多医生都来性腺专场听讲座的原因。”
性腺疾病是所有疾病中最难搜集病史、最难持续治疗的。患者往往因为病耻感而不愿就医,而医生和研究者也因此很难搜集到足够的病例来进行学习和研究。谈到性腺,就不得不谈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三大分支系统之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以前我们内分泌科治疗性腺疾病,往往以激素注射为主,属于指哪打哪儿。女性的排卵问题、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问题,都是用对应的激素来解决。”伍学焱教授指出:“但随后我们发现,对症的激素治标不治本。很多病人的性腺分泌功能明明是正常的,一定是更高级的分泌中枢出了问题。”
近年来,伍学焱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着力于研究性腺上游的中枢内分泌器官——下丘脑和垂体。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由北京协和医院伍学焱教授团队、山东省立医院管庆波教授团队和北京朝阳医院田龙教授团队共同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短期使用GnRH脉冲疗法评估受试者垂体-性腺轴功能。
这项研究招募了30位被诊断为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在停用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对症激素后,使用激素泵补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以模拟生理分泌的方式来刺激垂体,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都比治疗前有明显提升。
“这显示,很大一部分患者的垂体、性腺功能是正常的,但是因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信号传导出现了阻断,最终表现为性腺的分泌问题”伍学焱教授表示:“这也提示我们,很多性腺分泌问题,或许最后都能在中枢神经系统找到解决方式。”
|||
02
模拟生理给药,
脉冲式激素泵或成性腺治疗新选择!
伍学焱教授介绍道:
“生理状态下,我们人体的青春期启动是以下丘脑睡眠期脉冲性释放GnRH为标志的,若青春期中下丘脑GnRH脉冲分泌异常,则出现青春期延迟、性激素低下、第二性征不发育、不孕不育等,这也是特发性促性腺激素低下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的发病原因。”
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下丘脑的激素分泌会逐步形成规律的GnRH脉冲峰,频率约60~90分钟/次,GnRH脉冲分泌刺激垂体LH和FSH,进而促使性腺分泌性激素及配子生成,构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及负反馈系统。近5年来,使用这种生理性的脉冲激素给药的方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伍学焱教授和另外两位教授组成的团队也正是基于这些临床数据进行了研究。
伍学焱教授认为:“现代垂体激素泵治疗虽然应用的历史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但是该治疗方法更接近生理,疗效优于其他传统疗法。”而此次研究的结果又为此疗法增加了新的临床依据。
03
垂体激素泵疗法,还可拓展至诊断领域
伍学焱教授认为,垂体激素泵的应用领域不仅仅适用于性腺疾病的治疗,更能够帮助临床医生精确诊断性腺疾病。相信很多内分泌医生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当一个性腺功能失调的病人来到你面前,怎么判断他是性腺的问题、垂体的问题还是下丘脑的问题呢?垂体激素泵或许能够帮忙。
伍学焱教授这样解释垂体激素泵的诊断功能:
“一周左右的垂体激素泵短期治疗可以更精准判定垂体-性腺轴功能,如果患者通过治疗,激素水平得到了改善,那么很有可能是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激素传递出现了问题,但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则可以考虑是性腺和垂体本身功能的异常。”
此外,他还提到新一代的激素泵开始配备蓝牙功能与智能手机实现数据下载,配合APP可以实现患者的长期管理,对于这些罕见病的治疗和研究都非常有意义。
除伍学焱教授外,研究的另一位参与者山东省立医院管庆波教授也应“医学界”的邀请,分享了他的看法:
垂体激素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模拟生理性的脉冲GnRH分泌,这相对于直接的注射式激素给药更加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
另一方面,相对于一周2-3次的激素注射,随身携带的垂体激素泵更加方便,并且能够减少有创性操作,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种广泛推行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