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抗过敏用药知多点

时间:2014-04-10 [关闭窗口]

随着清明节气的到来,相信不少市民都会被连绵春雨打乱了出行节奏,造成各种不便。不仅如此,专家提醒,因为过敏原较多,清明时节还是各种过敏疾病的高发季节,只要一不注意,过敏症状很容易反复发作。为了有效防病,不妨提前到药房选购合适抗过敏药品,以便及时应对过敏等不适症状。那么,抗过敏药物有何特点?服用时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呢?

过敏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规方法为抗组胺治疗法。市面上抗组胺药物可分为三代,其特点与适应症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代抗过敏药 代表药物为扑尔敏。主要特点是价格便宜,吸收快而完全,起效快,其使用范围较广,不仅用于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病,还可用于日常的药物和食物过敏。不过,服用后容易通过人体血脑屏障,引起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

  第二代抗过敏药 代表药物为赛特赞(西替利嗪)、皿治林(咪唑斯汀)、息斯敏(阿司咪唑)等。主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喷嚏、鼻塞等症状,也适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它不易通过人体血脑屏障,不会引起嗜睡问题,尤其对一些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特殊人员及慢性病患者更为适用。

  第三代抗过敏药 代表药物为开瑞坦(氯雷他定)。其价格较高,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纯,其抗过敏效果更强、安全性较高。另一方面,开瑞坦兼具收缩鼻粘膜毛细血管的功能,所以特别适用于过敏性鼻炎。

  用药注意事项

  注意时间和次数

  凡是轻度过敏的患者,一般每天只需服药一次。根据过敏发作时间的不同,服药时间应有所区别,例如:过敏症状出现于白天者,应于晨间服药;症状出现于晚间者,则应在临睡前服药。有些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容易引起嗜睡、头昏、头痛、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因此最好在临睡前服用。

  不宜长期服用

  过敏性疾病很难短期治愈,很多患者在使用一种药物有效后,便会长时间使用这种药物,但是,倘若长期服用同一种抗过敏药,则非常容易引起耐药现象,导致药效下降而不能起到抗过敏的作用。此外,抗过敏药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对人体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一般服用超过一个月就需换用其他类型的抗过敏药。如果服用抗过敏药后效果不明显,也不能擅自加大药物的剂量,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自身也致敏

  部分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比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有些患者服用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因此,服用抗过敏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或药物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其他药物。

[关闭窗口]